a. 基线起点坐标设定不准确基线解算得到的结果是基线向量,是一段有向线段。起点坐标不准确会导致基线出现尺度和方向上的偏差。对于起点坐标设定不准确的判定,目前并没有方法能够进行直接探测。大多数情况是由于测量人员的误操作,比如在进行天线高的量取时记录错误或者导入数据到软件时输入错误。因此需要测量人员保证天线高数据记录正确并且仔细核对测站信息中对应测站的天线高。另一种情况是由于观测时间太短以至于其概略坐标计算精度略低,对基线解算质量产生一定影响。该情况可以对观测时间进行大致判断,利用SGO的基线方向“交换起止”功能,将起点设定为观测时间略长的一端。如下图:
d. 观测时段多路径效应比较严重观测时段内多路径效应比较严重会导致残差分析图的结果普遍偏大,如下图:可以看到上图残差虽然极差不大,可是普遍数值比较高,最小值也不在0附近,所以可以认为观测时段内这颗卫星的多路径效应比较严重。这种情况需要考虑删除这一时段或者该卫星来剔除多路径的影响;或者适当提高高度截止角,这样能减少一部分因低角度地面反射带来的多路径效应影响。但如此具有盲目性,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多路径效应都是低高度角引起的,且过高的高度截止角反而会降低卫星的几何精度因子,导致定位精度降低。e. 观测时段的对流层或电离层折射影响偏大对流层和电离层的折射影响也体现在观测值残差中,表现为残差结果的波动,不过并没有周跳似的跳变,其波动程度一般较小,不超过一周,但却能较明显看出这种波动,如下图:这种情况可以使用下面的解决办法:方法一:略微提高高度截止角。电离层延迟和对流层延迟是和路径相关的延迟,因此如果减少卫星信号传播过程中经过的距离,便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这两方面的误差。倾斜入射的卫星必定比垂直入射的卫星在大气中经历的距离要长;不过与多路径的处理方式相似,这样也具有一定盲目性,所以不可无限度地提高高度截止角。方法二:采用不同的解算类型进行解算。SGO中有“无电离层组合”的基线解算类型可供选择,当观察到电离层延迟因素影响较大时,可适当选用此解算类型进行解算。 03 闭合环检查